


初次接觸
吳欣盈執行長透過洛克菲勒基金會與紐約Elders share the Arts(ESTA)機構接洽並進行引進台灣之評估。

正式引進「傳承藝術」
派遣江明璇、康思云及柯靜雯3名種子教師赴美受訓,正式引進「傳承藝術」(Legacy Arts Work)與「活化歷史」(History Alive)並首次執行傳承藝術團體-榮祥老人養護所。

「回憶的形狀」展覽
- 於敦南誠品舉行傳承藝術大型展覽「回憶的形狀」10天展期,吸引近12,000人參觀,打開傳承藝術在台灣知名度。
- 首波機構複製傳承藝術團體推廣行動。
- 首次開設帶領者培訓班,由台北拓展至宜蘭與台南。

本土化模式確立
- 創辦人Susan Perstain來台,肯定台灣複製成效,將台灣複製模式帶回全美推廣。
- 開始於日間照顧中心辦理首次針對失智症長者傳承藝術團體。
- 發展不同的服務模式如大團體服務、安寧服務、藝術手作課程等,豐富團體帶領模式和經驗。

建立國際認證系統
- 於台北市城鄉會館辦理18家機構之傳承藝術機構聯展。
- 於新光摩天大樓舉辦「讓老人笑起來」24家機構之傳承藝術機構聯展。
- 至紐約拜訪創辦人Susan Perstain及ESTA進行研究成果報告及交流。

實證研究
- 推出「傳承藝術到您家」讓長期照顧機構能體驗新型態的老人服務模式。並對學校、老人福利機構推廣「創意老化課程」。
- 辦理第一屆傳承藝術國際認證授證儀式。開設藝術夥伴手作課程。
- 經台大社工系楊培珊教授、職能治療學系羅鈞令教授研究證實,傳承藝術服務可提振老人士氣並提升手部靈巧度。

成立社會企業
- 正式成立社會企業「新活藝術服務有限公司」。
- 推出付費型態的傳承藝術團體服務「傳承藝術贏新方案」。
- 出版傳承藝術五週年紀念冊。
- 第一次進入校園,與台灣大學生命教育中心合作,開辦「生命故事書」服務學習課程。

異業結盟
- 於牯嶺街小劇場辦理傳承藝術春季特展「帽boo!驚人-來看帽子說故事」。
- 與台積電合作到新竹榮家執行傳承藝術團體。
- 與台灣大學及台北醫學大學合辦高齡教育與服務學習課程。

百歲人瑞團體
- 與桃園榮譽國民家之家進行百歲人瑞團體,並辦理「超越600歲的生命」成果展。
- 於台中開辦帶領者培訓,傳承藝術正式進入台中地區。

服務長者人次破萬
- 於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舉辦傳承藝術作品展-「時光寶盒~在地生活的回顧與重生」。
- 配合新光醫院高齡友善年,於新光醫院藝術走廊辦理成果展。

強化服務品牌
- 與活化歷史方案共同入圍第十屆遠見雜誌CSR企業社會責任獎公益推動組。
- 與新北市立圖書館合作「活躍樂齡‧借閱人生」計畫,共同打造樂齡專區。
- 與台灣大學合辦「公益藝術全國研討會」。

十年開展
- 舉辦口述歷史十週年慶祝活動「心光燦爛~創意樂齡嘉年華」。
- 與樂齡網合作,於網路商店露出傳承藝術相關服務與培訓資訊。
- 與台灣大學生命教育中心及衛生福利部北區老人之家合作進行Digital Legacy Art的研發及實行。

進入第二個十年
- 首次進駐世貿銀髮展設攤,推廣心靈與社會互動服務之重要。
- 於明曜百貨親子館開設「12堂生命故事書」課程,傳承藝術課程更貼近一般大眾生活。
- 參與美國NCCA創意樂齡研討會,分享台灣經驗,與國際接軌。

向國際發聲:組織並分享台灣經驗
- 積極參與社會企業組織平台,連結不同組織及行業共同推展並落實創意老化服務,向國際發聲。
- 繼續進駐世貿銀髮展設攤,推廣心靈與社會互動服務之重要。
- 與日本奶奶若宮正子團隊共同策畫APP遊戲軟體Hinadan中文化工作。
- 參與AARP晚宴的展示區策畫,呈現台灣經驗,與國際交流。

拓展社會影響力
- 接受平面及電台等媒體採訪,與侒可傳媒及愛長照合作「搭橋聊天室」及「藝術社工」專欄,介紹人際互動、關係、創意老化及傳承藝術服務。
- 與優照護App合作,提供在宅藝術輔療服務。
- 赴美參與Pioneer Networking研討會,發表台灣傳承藝術經驗並舉辦工作坊。
- 研發新的服務形式、教案及創作,照顧健康、亞健康及失能、失智長者。

團隊發展與經營在地化
- 凝聚各地夥伴共識與促進團隊向心力。
- 開辦中階國際認證講師培訓暨實習課程,強化傳承藝術服務在地性。
- 編印學習護照,協助學員熟悉國際認證系統與架構。
- 與六福集團合作,將藝術輔療服務與家庭旅遊結合。

疫情時代發揮自媒體社會影響力
- 運用線上會議系統,辦理線上帶領者培訓,同時拍攝教學課程影片,驅使教育課程系統更加完善。
- 與台灣大學合作之大學社會責任專案(USR)入選該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書。
- 傳承藝術會員服務精緻化,增進會員對組織的認同感及黏著度。